财政政策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夺取“双胜利” 财政正发力(财经眼·宏观政策加力 对冲疫情影响①)
数据来源:财政部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宏观政策重在逆周期调节,节奏和力度要能够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
面对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我国宏观政策如何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如何根据就业形势变化调整政策力度?从今天起,本版推出“宏观政策加力 对冲疫情影响”系列报道,多角度展现宏观政策对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带来的有力支撑。
——编 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并出台减税降费等一揽子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一笔笔真金白银投向抗疫一线,一项项惠企惠民政策护航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化资金保障,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浙江绍兴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列入省重点防疫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名录的口罩生产企业。疫情发生后,企业满负荷运转,但很快遇到采购原料资金短缺的难题。
2月11日一早,绍兴市财政局工作人员敲开了公司大门,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当天就完成了资金审核、拨付等全部程序,将470万元打到企业账上,一解燃眉之急。原材料采购资金有保障后,企业开足马力,目前日产口罩69万只,不仅能保障绍兴市口罩需求,还承担了省里的口罩调拨任务。
1月下旬以来,财政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中央财政共向湖北省拨付各类疫情防控资金62.7亿元;截至2月25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超过1000亿元;同时各种税费减免政策密集出台。
上硬件——紧急投资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改造多所方舱医院,对紧缺医疗物资及防护设备进行采购。
强保障——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伤待遇保障、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医疗卫生人员给予定额临时性工作补助等。
增合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紧密衔接,推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积极提高产能,提高物资运输时效。比如,对相关物资全部由财政兜底采购收储,对政府采购简化审批程序,打通供应的“绿色通道”;对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增加财政贴息资金规模,对相关银行贷款进行贴息,确保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要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合理筹集调度资金,加大财力保障,并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加快资金拨付使用,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到位。”财政部部长刘昆反复强调,各省级财政部门要密切关注基层特别是困难地区的库款运行情况,坚决防止因经费保障不力影响疫情防控工作开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门快速行动,充分体现了财政定位,提高了抗击疫情的效率。
“这一系列政策都彰显了财政应急兜底的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密集出台的多项政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一天10多单生意,营业收入几百元,连过去的零头都不到,公司账面的流动资金很紧张。”连日来,成都首膳海鲜食府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张晓兰愁眉不展。
2月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明确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税务工作人员上门讲解政策,算下来,公司2月应纳税额12.5万元,能减免8万元。”这让张晓兰宽慰不少。
疫情来袭,一些企业中断营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遇到困难。减税政策接连落地,助力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为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月20日,财政部会同人社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医保费和实施缓缴住房公积金等一揽子政策,进一步为企业减负,预计可减负6000亿元。
“为确保企业在第一时间实打实地享受到政策好处,税务部门通过网站、微信等多种方式讲解政策,确保不见面不上门也能把政策送到每一户企业。”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陆进说。
2019年,我国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全国税收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财政的“钱袋子”相比从前并不宽裕,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财政政策积极有为、果断出手——不仅中央层面及时应对,各省区市也应声而动:
北京市对中小微企业停征污水处理费、占道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三项收费覆盖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中小微企业,直接降低企业成本;四川提出为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福建省为了帮助企业稳岗,延长一次性稳就业奖补政策期限,继续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从经费保障、融资支持到税费优惠,财税部门研判形势变化,及时出台政策,各地也结合实际情况出台诸多措施,财税政策上下共振、精准施策,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说。
“中小企业缴纳比例较高的税种是增值税,此次减税政策可谓正中‘靶心’;阶段性降费则直接减轻企业负担,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复工复产。”杨志勇认为,接下来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受疫情影响的不同程度,出台更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
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2月17日,经多方努力,全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升级换代。新平台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信息技术成果,提高了信息校验度和准确性,未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立项、运营、收益等信息将更加规范化。新平台上线,彰显了我国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扩大有效投资的坚定决心。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在开年遭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更要大力提质增效,强化“六稳”,注重与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2月24日表示,下一步,财政部一要重点支持一些行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二要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筹建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保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点支出;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倾斜,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四要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投资。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政策把握好节奏和力度:2月11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按照资金跟项目走的原则,优先发行冬末春初具备施工条件的地区,尽早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2月20日,中央财政预拨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4亿元,稳定粮食生产;2月21日,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高市场流动性;2月26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进一步规范财政出资基金的设立和运营,督促财政资金发挥好带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
赵全厚认为,财政政策一方面要根据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中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及时给予政策响应;另一方面,也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刘尚希表示,在疫情影响下,直接补贴、间接补贴、防疫物资采购增加,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财政缺口扩大。对此,要形成组合性政策加以应对。“尤其是要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产业、公共服务等政策之间的协调。比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用贷款贴息、担保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小微企业进行帮扶;再比如财政政策要注意完善公共卫生防疫方面的短板,避免环保、产业政策缺乏规划统筹、‘一刀切’对财政投入造成浪费。财政政策内部也要注意协调统筹,防止专项债对PPP形成挤出效应,等等。”
曲哲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