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3月30日电(郭其钰)“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平安,是治国者的宏大理想,也是老百姓的朴素追求。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平安省份,力争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
一路探索实践,“平安浙江”建设从“盆景”变“风景”,在浙江大地开花结果。台州的“群防群治”、温州的“一体两翼”、遍及浙江的“互联网+基层治理”……平安成果花开满园。
再看今日浙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次的“大平安”正走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安全感是平安建设“晴雨表”
走进台州市路桥区高园小区,一排排电瓶车集中停放在统一充电中心,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都被自动人脸识别,数百个监控探头24小时运转,民警、保安日夜巡逻……人仿佛置身于一张安全网之下。
人们很难想到,就在几年前,位于“城中村”的高园小区治安一片混乱、消防隐患突出,案件高发期时平均每天都有一起火灾、盗抢案件。
“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治安、消防隐患,高园小区2017年首先安装了智能防控系统和消防系统。”小区社区民警梁怀宇介绍,除“技防”外,高园小区还通过夜间巡逻、安全宣传等人防、物防、心防举措,为群众营造最大的安全感。
“一个监控探头顶得上十个人,既不会脱岗,也不会说谎,还能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梁怀宇说。2018年高园小区仅发生各类案件18起,2019年至今尚未发生一起案件。
“为老百姓营造安全感”正是台州平安建设的题中之意。2019年初,台州提出创建“无盗抢城市”,力争确保“盗抢骗”案件数量持续断崖式下降,确保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获得感大幅度上升。
台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林向前表示,近年来经过“扫黑除恶”等攻坚行动,在命案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台州公安腾出侦破大案要案的警力打击“盗抢骗”。“从‘偷鸡摸狗’的小案件入手,正是为了切实营造老百姓的安全感。”
纵观整个浙江,15年来群众的“平安体验”一年比一年好。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安全感满意率、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到96.84%、87.88%、60.00%,再创新高。
创新机制 解矛盾纠纷于无形
浙江是“枫桥经验”发源地。50多年来该省基层治理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升级,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鲜活样本。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温州,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社会治理也面临更大压力。重——起自端,大——来自源,在重大矛盾纠纷面前,温州的解题思路是,抓住基层治理最前沿和风险防控的首尾两端。
于是,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全科网格”和“一三五”应急处置规范为“两翼”的基层社会稳定工作体系应运而生。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温州乐清市柳市镇党委书记包光许的工作实践中,“两翼”即为“防火”和“灭火”机制。他解释,“防火”和“灭火”就是突出前端防范和末端处置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事态不扩大、问题快消化、事件快解决。
其中,专职网格员、监控巡查员、治安巡防队员、义务消防队员等社会力量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以柳市镇朝阳村为例,该村一网格员在入格开展出租房消防夜查时,发现七八名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在一起准备就企业主欠薪问题到政府拉横幅讨要说法。
网格员及时上报该消息后,当晚村干部(网格长)即与欠薪人员取得联系,劝导其理性表达诉求,并约定次日上午与企业方一起到镇司法分局当面协商。经多次调解,企业方承诺分期发放工资,该矛盾得以妥善解决。
“我们坚持矛盾问题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这就是通过信息搜集、力量整合实现有效‘防火’。”包光许表示。
据悉,以“全科网格”为基础,依靠丰富的调解手段,温州95.17%的社会矛盾纠纷在乡镇以下得以化解。即使在复杂的社情环境中,少数问题难以在前端消灭,当“防火”之翼失守之时,另一只“灭火”之翼也严阵以待。
“一体两翼”激活了基层应急处置的“神经末梢”,让突发事件“防之于未有,灭之于未乱”。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长王双全此前表示,“一体两翼”工作体系是有特色、有成效、可向浙江全省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
“互联网+平安浙江” 应时而动新作为
在互联网因子异常活跃的浙江,“平安浙江”建设同样乘互联网之东风,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
在著名“侨乡”温州,相关矛盾案件的解决常常面临当事人身在海外的难题。2018年5月,温州瓯海区创新应用“互联网+远程公证+远程调解”,率全国之先建成“司侨在线”海外视频调解室,直接通过海外视频连线开展调解工作。
“司侨在线”远程司法系统具有电子签名、人脸识别、人证比对等先进技术,通过该系统可直接开展跨国远程视频公证和远程视频调解,实现视频呼叫技术与司法公证基础业务深度融合。
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随着“平安浙江”建设的推进,“网”已经从单一的“网格”升级为“网格+网络”。
2017年,借助“互联网+”思维,浙江对网格管理进行升级,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综治、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网上与网下联接,信息收集上报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极大提高,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被进一步打通。
在富裕后实现安定,在多元中求得和谐,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浙江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浙江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教授王晓杰认为,“平安浙江”建设从酝酿到决策、从实施到深化、从考评到奖惩,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用群众工作统揽平安建设,努力形成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针对“平安浙江”的未来建设,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公开表示,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压实责任,充分发挥机构改革的牵引作用,坚决落实领导责任制,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的强大合力。
“何处潮偏盛?钱塘无与俦。”15年,“平安浙江”建设完成一次次迭代升级,分散的个体正不断聚合成强大的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逐步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