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2月4日电 (张婧 高康迪)“社火响起,‘年’就来了。”寒冬腊月,50岁的赵梅芳身穿绿色秧歌服,嘴里念着唱词,用鼓槌敲击羊皮鼓,随着鼓声的节奏律动身体。临近年关,在市区务工的她返回家乡开始操办年事,“今年的社火格外热闹,我白天有空就排练,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主要是图个热闹。”她指着广场上不同的表演方阵说。
日前,中新网记者走访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乡牛营村时看到,在黄土塬生活的村民们不畏天气严寒,家家户户都积极参与到社火队的排演中,广场上鼓声阵阵,舞龙、耍狮、扭秧歌……村民们个个热情高涨。
“每次不等群里通知,我就提早到训练场地热身,比划动作。”赵梅芳告诉记者,前两年普遍存在年味渐淡的现象,大家关起家门自己过,现在全村人自发聚集到一起,年味好像又回来了。她与丈夫二人自愿报名参加村上组织的社火队,其丈夫作为后勤一员,为社火队的每次演出做好保障工作。
据了解,牛营村的社火除了秧歌队之外,还有舞狮、舞龙、筒子鼓等队伍。值得一提的是,该村舞狮队因演技高超在全市都小有名气,甚至为观看该村一场舞狮表演,需要提前1个月预定。
村民王勇在该舞狮队表演已有4个年头,作为一名舞狮爱好者,他说:“全村人一起表演社火,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凝聚人心。”常年在市区做生意的他现在之所以重视村文娱活动,是因为近年来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他细数如今生活上发生的诸多变化,土坯房重建砖瓦房,回家路硬化,吃水方便……
该村社火队负责人刘恩介绍说,他11岁时就以领狮人的身份加入村社火队,一直练习至今。他回顾该队伍的发展变化时表示,以前舞狮内容表现单调,近几年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观众需求以及同行竞争等因素,他们不断摸索,对舞狮技巧、表演动作、跳跃高度等方面都做了改进。
刘恩指着面前1.5米高的跳跃桌台说,之前舞狮只是在平地完成所有动作,表现单调,花样不够。他经过多方学习、交流与实践,2015年增加“狮子上桌”的高难度动作,“别看这个高度一般,狮头、狮尾二人扮演,一定要默契配合,在保证安全跳上去的基础上,再进行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才能将狮子演‘活’。”他说。
“今年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五的社火表演已全部被市区和周边村庄预定,我们近期正在加紧排练。”刘恩说,现在村民腰包鼓了,一到过年大家就想放松娱乐,一场表演有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劳务报酬,所得资金用于村集体建设,他说现在排演的广场修建资金就来源于表演所得。
“现在社火队伍不断壮大,我将自己从老人处学来的舞狮套路一步步做示范,教给村上年轻人。”刘恩说,全村参加社火表演的村民有100多人,包括各队伍表演人员、后勤、司机等。说话间,刘恩还在手里软件中直播社火,他想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家乡的舞狮文化。
每年正月,西北民间自发组织社火活动。据悉,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表演者服饰五彩斑斓,尤其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其中,舞狮是社火中的“重头戏”,表演者们套着“狮子”服饰,两人扮演一头“狮子”,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锣鼓声中,如雄狮一般奔、扑、跳跃,预示着人们对来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完)